003 一上来就这么俗的?-《百家逐道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学宫门前,像檀缨这样去迎人的,其实还有很多。

    有年纪稍大的父母,也有正当壮年的家臣,亦有年纪轻轻的同窗好友。

    有人穿着专事耕作的粗衣,有人披着匠人做工的油袍。

    有檀缨这样一身紧致小衫的秦国帅逼,亦有长靴短袖满身口袋的燕人行者。

    这些人不仅阶级和行业不同,甚至连国籍都不同。

    正如光武帝所倡导的那样:不论权贵庶民,国之内外,皆可求道。

    然求道者众,得道者寡。

    能走到这里,属实不易。

    想要参加稷下学宫的道选,先要通过自荐与面荐。

    自荐是寄来书信,简要介绍自己的出身和学识,并附论文一篇,谈谈自己对某件事、某个人、某种理论的看法。

    以秦学宫为例,每年收到的自荐信数量在5万上下,老师们会从中选取千余人,奔赴各国王都主持面荐,以谈话和出题的方式,选取至多500人来咸京参加道选。

    按比例来说,能走到这里,至少也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了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的选拔机制,除了帅一无是处的檀缨,当然是连自荐那一关都过不去的。

    先不说他徒有其表言之无物,单是自报家门时,亮出“王室伴读”这个身份就足够凉透了。

    至于嬴越这样的权贵,走到这一步自是顺理成章。

    可那些农户、匠人的孩子,又是如何跨越重重阻碍的呢?

    在庸碌的环境中,他们是怎样生出别样才华的,又是如何以寥寥几笔自荐被老师发现的?

    成功入选后又将学些什么?

    以怎样的姿势得道?

    什么样的想法才能被天道垂青?

    得道的瞬间会不会很爽?

    好奇啊,好想知道。

    檀缨不觉嗦起口水。

    期待之间,隆隆之声渐起,两道巨石宫门向左右缓慢展开。

    道选毕,学士归。

    檀缨鹤立于迎风人群之间,透过那逐渐扩大的缝隙,总算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菁英学士。

    那是一群意气风发,阔步前行的俊杰。

    根本无须服饰彰显,他们的眼神里,姿态间,已满是力量与未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