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回信-《盘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不管日后如何,父皇总是喜欢过他这个儿子的,哪怕底下的人会把云阳县的事记下来送回咸阳,他也该多给父皇写写信才是。

    扶苏叫怀德磨了墨,提笔先问安,随后才娓娓把这些日子的事情写到信里。

    记忆中他虽被淳于越等人教导着要仁爱百姓,真正有机会接触到百姓却是在去了边关之后,那时候蒙恬率三十五万大军镇守边关,既要提防外敌,又要修长城、通直道,士卒们每日不是辛苦操练就是辛苦干活,哪怕不打仗,每天也会有不少人死去,气氛和云阳县不太一样。

    即使许多人埋怨朝廷时都有意避着他,不少带着怨气的话还是传到了他耳里。

    这回到云阳县后,扶苏虽然也遇到过有便宜就变着法儿来占的人,但大多百姓都非常淳朴,只要给一点点好处,他们就回以百倍的爱戴,有些事他只是提了一句便有人自发地去做好了。

    扶苏想到一句古话:“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的意思是君王是舟船,百姓是水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!

    大秦能够一统天下,离不开大秦百姓的万众一心。

    老秦人自古以来都被排斥在东方各国之外,如今终于强盛起来了,身上有了厚实的甲衣,手里有了锋利的刀剑,他们自然憋着一口气要让大秦一统天下,让那些千百年来都不用正眼看他们的家伙俯首称臣。

    只是一统天下以后呢?

    扶苏想起嬴政后来的改变,手中的笔停顿下来。

    若不是发现了天下一统以后人心并未统一,父皇也不会三次东巡,不会相信方士所说的不死之药,不会闭目塞听下令让人焚诗书。

    父皇当时,心里也着急了吧?

    扶苏静坐片刻,再次提笔往下写,很快将最近发生的事写到了信中,顺便把新犁的样式再画了一遍、附带上详细的试用报告一起封装好。

    第二日一早,蒙毅按照约定来取信,看到扶苏递来厚厚的信囊,心中欣慰,当即马不停蹄地回了咸阳。

    嬴政正在和李斯讨论韩国来使之事。

    最近嬴政磨刀霍霍向韩国,韩王很有危机感,听说嬴政非常欣赏韩非的文章,这次特意派遣韩非当使者,还附带书信说要是嬴政看得上韩非大可以留用。

    韩非是韩桓惠王之子,也就是如今的韩王的兄弟,出身高贵,才学过人,曾和李斯一起求学于荀卿门下,算起来两个人还算是师兄弟。

    不过李斯认为嬴政不能重用韩非,因为韩非到底是韩国王室血脉,不可能真心为大秦效力,即便为大秦出谋划策,怕也是为了保全他们韩国。

    在这一点上,韩国那边可是有前科的。

    韩国曾经派出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,游说秦国大肆兴修水利,以此损耗大秦国力。

    后来事情败露,嬴政当即下了《逐客令》,要把所有非秦籍的“客卿”统统驱逐。

    还是当时同为“客卿”的李斯连夜呈上《谏逐客书》才让嬴政收回成命。

    虽说郑国主持的修渠工作对大秦农业发展大有益处,算起来也不算坏事,但韩国一开始打的确实不是什么好主意。

    要是留用韩非,以后他们还得分辨他提的建议是不是心怀鬼胎;要是不留下韩非,放他回国,他以后不知会给他兄弟出什么主意妨碍大秦的统一大计。

    李斯和韩非曾是同窗师兄弟,最清楚韩非的能耐。他给嬴政的建议很简单:要是韩非不能为大秦所用,一定不能让他活着回韩国。

    两人把韩非的事商量得差不多了,便听人来报说蒙毅求见。

    嬴政也没避着李斯,命人把蒙毅宣了进来,叫蒙毅坐下说话。

    蒙毅把学宫诸事汇报完,才取出扶苏写的信呈给嬴政。

    嬴政这些天忙,没怎么看云阳县那边的书信,听蒙毅说扶苏写了信,倒是颇为意外。他打趣道:“这小没良心的,是不是又有什么事求我?”上回要不是想求他释放程邈,嬴政估摸着扶苏也不会给他写信。

    蒙毅道:“公子一向孺慕大王,只是性情比较内敛罢了。”

    嬴政不置可否,倚在坐榻上打开信囊看起扶苏写的信来。

    这一看,嬴政又和上回一样很快坐正了身体,神色也多了几分凝重。他把扶苏附上的新犁样式和“试用报告”拿起来反复看了几遍,才将它递给李斯,让李斯也瞧瞧。

    李斯一看,也坐不住了。

    眼下离春耕不远了,要是这新犁真的那么好用,怕是要让底下的人抓紧赶制出来。

    李斯立刻道:“大王,此时事关重大,该让蒙内史也过来好好商量。”

    蒙内史自然是蒙恬,他管着京城诸事,要想在咸阳推行这新农具,自然得让蒙恬负责。
    第(2/3)页